走进上海海上世界商圈,只见一个个非遗摊位次第排开,罗泾十字挑花、吴淞面塑、蔡氏剪纸……传承人纷纷带来最抢眼的非遗文创展柜 。6月14日是2025年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。13日至15日,宝山区“跟着非遗品生活”主题市集连办三天。在上海植物园,徐汇区通过一场游园会,为市民奉上中医药文化与非遗交相辉映的盛宴。
“罗泾十字挑花是宝山区的一项传统民间技艺,将花挑于土布所制的衣物或帕巾之上,作为兜头手巾、系身勾、肚兜、布裙、鞋面的纹饰展柜 。”在海上世界的一楼中庭,罗泾十字挑花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郑晓蓉告诉记者,这两年,为了让这项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,她与团队开发了许多文创,有书签、手账本、耳饰等,“无论是配色还是审美,都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,也适用于搭配新中式或旗袍”。
昨天上午,在徐汇长桥江南丝竹团队演奏的《欢乐歌》中,2025年“百市千县”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·2025年徐汇区“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”政府开放月暨2025年徐汇区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主题活动在上海植物园拉开帷幕展柜 。
现场的国潮文化集,汇聚了乌泥泾(黄道婆)手工棉纺织技艺、珐琅器制作技艺、中式服装盘扣制作技艺、海派旗袍制作技艺等十个徐汇区非遗代表性项目,“千茶雅会·江南丝竹雅集”音乐会则将沉浸式体验推向高潮展柜 。
当天,岐黄本草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演示了六神丸制作、野山参鉴赏等拿手功夫;杏林生活馆呈现“五脏养生茶”及各种经典名方展示与试饮、药膳与香囊制作以及“药食同源”茶点品尝等;中医科技苑以四诊仪、AR技术赋能传统中医展柜 。“在这里,非遗不是玻璃柜里的展品,中医不是古籍里的符号,它们是可以触摸的香囊、能品尝的药膳、可体验的AI诊疗,真正滋养着城市的生命力。”一位年轻市民感慨。
在上海植物园之外,“海派记忆”文化展览亮相徐家汇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展厅,系统呈现徐汇区十余项非遗项目展柜 。徐汇区各街镇也同步开展数十场非遗民俗活动,形成“非遗就在身边”的生活场景。(记者 张熠)